摘要:文章以石阡县为例,县政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坚定茶产业县的建设,坚持茶产业主导产业地位不动摇,并结合石阡县所特有的地势特点发展高质量的茶产业经济,通过石阡茶产业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助推乡村振兴。分析现阶段石阡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如茶品质仍处于较低的状态、茶产业也缺乏机械化与科技的支撑、产业链的不完善与缺乏经济效益制度等,提出了打造绿色生态产业、合理利用科学技术与探索产业联动发展机制等解决措施,以期为石阡茶及其他茶产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一)党的政策指导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产业发展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我国农村产业发展将作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基点及战略支撑,大力推动我国农村发展,提升农业经济效益。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将有益于构建我国关于发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国内外新格局,为我国在“双循环”蓝图的绘制添彩。为发展高质量农业经济,我国各相关部门需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坚定乡村全面振兴,将更多的精力、资源投向农村,在资源的涌流中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建成,使农业农村得到全面发展。深入乡村振兴,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全方位发展产业,从发展产业上构筑起乡村全面振兴的四梁八柱,真正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目标,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以及当地政府行动的工作重点。政府、企业、农民三者紧密合作,紧抓产业前景与发展,保障农民致富、企业增收。
(二)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石为产业振兴。乡村产业发展的一头紧连农民群众的利益收获,一头与乡村振兴的动力后劲息息相关。产业兴则乡村兴,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华,其次发展产业能巩固脱贫成效,因此如何加速发展乡村产业经济成为乡村振兴路上所需思考的问题,这一问题重点在于解决乡村产业发展上如何突破自身发展缓慢,如何提升农村产业经济效益。石阡县正是在全民关注乡村产业发展的机遇中把握住了政策发展,在发展乡村产业时,将茶产业作为石阡的优势产业,在当地政府单位的领导组织下,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新气象,着力打造着石阡特色元素的示范乡(镇)、示范村,完成脱贫攻坚收官与乡村振兴的衔接,从多方面入手发展着茶产业,使得茶产业在当地发展更上一层楼。
二、石阡县的茶产业现状(一)石阡县的基本情况
石阡县坐落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区(铜仁市西南部),总面积仅2173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却高达54%,且石阡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该区域内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暖湿共节,无霜期长,因此在茶叶种植的环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石阡当地土壤主要为黄壤、山地黄棕壤,土壤品质充分满足石阡苔茶的生长需求;在气候上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三大特点,极适合茶叶的种植;在自然生态上因石阡苔茶历史悠久,且石阡县境内仍保留着最原始的石阡苔茶茶树遗传基因,是贵州仅有的几个地方茶叶品种之一,同时石阡苔茶也荣获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作为贵州茶叶发展的战略性品种,具有其独特的地方品质特征;此外,原生种石阡苔茶群体种,在抗逆性、抗病性等方面带有宝贵的抗性基因,是石阡县茶产业发展的优质资源。
(二)石阡县茶产业的发展
石阡县立足于生态环境、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三大后发优势,坚定不移地抓茶叶产业,打造出石阡苔茶品牌,将茶产业从小规模、低水平、低效益的农业农村生产层面向高水平、高效益、高附加值的“三高”生态化农业产业转变,从生产上,提高茶叶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从科技创新上驱动茶叶产业的发展。
石阡县人民政府坚持走茶叶绿色生态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茶产业发展中,石阡政府紧扣茶产业发展“八要素”,在工作上全面落实“五步工作法”,采取“四打破四集中”机制(打破、集中包括:打破区域界限,使得产业能够得到集中规划;打破权属分割,使土地集中流转得到解决;打破农民自建,使农民得到集中建管;打破增收瓶颈,使农民企业等利益得到联结集中)。石阡县同时也构建了“1+3”农业产业发展体系(该体系以茶产业为主导,以果蔬药、苗木苗圃、生态养殖为重点的产业发展),重点培育了茶叶、精品水果、辣椒、蔬菜、中药材、苗木苗圃和生态畜禽产业。
茶叶作为石阡县的主导产业,截至2019年底,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近38万亩,石阡苔茶品种占60%(“石阡苔茶”获得贵州“三大名茶”“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20多项荣誉称号)。茶叶经济促农取得巨大成就,茶叶基地生产经营带动群众务工达28万人次,帮助茶农实现务工收入约2.8亿元,带动4249贫困户户均增收1795元,28万茶农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450元。石阡县茶叶发展也迎来发展高潮,全县着力于将“中国苔茶之乡”打响出去,与当地的国家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中国温泉之乡、中国矿泉水之乡,以及中国营养健康产业示范基地和贵州省长寿之乡品牌相融,其一系列品牌打造为绿色可持续发展茶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2020年1月,铜仁市政府着力打造茶产业,与海峡两岸农业发展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力推动石阡本地茶产业进行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以石阡县的知青茶园作为示范样本,该茶园由海峡两岸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直接承包,进行示范管理,助力茶园产值翻倍。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两岸教授专家、近300人次的企业家由海峡两岸农业发展研究院组织起来到贵州进行调研,并推动相关科技成果在当地进行转化与推广,推动当地茶产业发展。同时石阡通过“三大打造”来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一是打造石阡旅游环境,以休闲旅游作为当地发展旅游业的战略目标来提升石阡的旅游品质;二是打造石阡的投资价值,以最具有投资价值的重点县来吸引各地客商到石阡投资兴业;三是打造具有特色的品牌效应,如中国西部苔茶城等,通过对当地实施经济发展的方法,以及当地发展前景的准确定位,推动石阡产业经济发展产生新气象。
三、石阡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石阡县茶产业无论是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上所取得的成效都是相当可观的。但茶产业作为可持续发展产业,不能仅局限于眼前的成果,更应该认识到该产业发展的不足之处,并能直面当前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规划好未来石阡县茶产业的发展,使该县茶产业再次走向新高潮。
(一)茶品质仍处于滞后阶段
贵州茶产业发展应立足本土自然、气候条件,打造出高品质好茶,但在当地的茶产业发展中,对于践行贵州茶叶发展的指导思想,关于建设贵州原料、制造、创造、品牌的路径不够坚决,践行干净茶、生态茶的绿色理念不够坚定,而且部分地区、部分企业仍偏重小众茶,强调特色和差异化。全省茶产业尚未完全按照食品工业的要求发展,工业化、标准化、清洁化的思想观念不牢固,部分茶园仍出现肥药使用不科学、不合理,最终导致土壤污染,使得绿色生态发展受阻;且在质量鉴定上没有统一标准,缺乏龙头企业和强势品牌带动,没有形成统一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茶产业发展体系;营养健康农产品的“三品”认证工作也存在严重滞后,通过认证的农产品数量占全县农产品数量比重极小等。尽管自“十三五”时期贵州茶叶品牌建设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与全国其他在建设优质品牌的省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二)产业发展缺乏科技支撑
石阡县茶园基础设施仍然处于不完善状态。一是生产资料专业化程度不高,社会化服务市场发育仍处于不健全状态,茶园管理和茶叶采摘机械化进程较慢,用工紧张,最终导致茶青生产成本高;二是传统种植和采摘还是当前石阡的主要生产方式,生产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不健全,茶叶生产经营主体数量不够多、实力不够强,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相对较少;三是加工厂的建设不合理,石阡加工厂多数还是小作坊、小企业,加工能力薄弱,且茶产业工人缺乏专业培训,精加工不足,产业集中度也有待提高,茶叶加工装备和加工工艺需进一步提升,当地茶产业资源综合利用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四是茶产业科技支撑仍需加强,如:加强茶树规范化栽培技术、茶园机械化管护、茶叶自动化加工装备与技术、茶叶精深加工技术等科技方面不完善之处;五是茶叶技术类人才短缺明显,且人才结构有待优化,尤其是在茶叶规范种植、标准化加工、茶文化、茶产品营销、企业管理等专业技术上的人才缺乏;六是茶企自主创新能力不高,科技投入不足,产品研发相对滞后,科研成果不多,转化率不高,茶叶营销队伍规模也有待扩大,省外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队伍组织化程度和业务水平有待增强。
(三)茶产业仍缺乏有效经济效益制度
石阡县茶产业链之间仍处于分散,产品结构略显单一,茶叶单产较低,使得茶园经济效益低下。因石阡县为典型的山区农业耕作区,农业规模经营小,当地主要是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种植规模与加工未得到集中利益联结化,使得该县分散经营利益主体多,个体利益较小,茶产业发展未得到最大经济利益化的长远发展,使得茶农们的收益仍处于低迷状态。且产业集群大多仍处于产业链低端,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不足,内部经营主体之间同质化现象非常明显,相互之间缺乏交流与互动,各自为战,没有形成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同时缺乏行业内的龙头企业或领军企业支撑,使得茶产业链上的各合作主体仍停留于低层次产销合作上,没有将各主体融合起来,未真正实现利益共享的合作体与产业发展上风险共担,使得茶产业链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十分突出。
四、石阡茶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措施
科学客观分析石阡茶产业现状,找准发展重点和突破口,完善产业链,提升科技水平,构建起有效的经济联结制度,共同将石阡县茶产业推向新发展高潮,为其他茶产业区的发展提供借鉴,推动我国乡村产业发展。
(一)打造绿色生态产业,创造绿色经济效益1.加大绿色投入
石阡县探索开辟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坚持打造生态乡村,将污染防治工作作为发展生态产业的第一要素,推动产业中的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打造出绿色生态高品质茶业。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再建立起茶叶经济,建立起高质量的绿色生态茶园,以绿色生产作为该县的贯彻目标,依照“绿色防控系统化、专用茶肥规模化、本土茶苗推广化、统筹推进一体化”的“四化”基本要求,以集中连片、适度规模、优质高效、标准规范、产业配套的发展方式为目标,优化茶园生态系统。通过现有的茶叶质量检测机构,在现有的基础条件下,对检测检验设备进行整合,充实检测力量,构建茶叶质量安全的高效便利检测手段来完善石阡茶质量安全系统,并大力宣传绿色生态茶树的相关病虫害防治手段,建立关于强化农药、肥料等投入品的强制管理措施,引导茶叶种植使用茶叶专用肥。
2.完善绿色监管制度
构建出强而有效的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制度来确保茶叶的质量及安全性,实现对茶叶的全程质量有效管理,其过程包括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逐步完善云上管理质量,建立健全茶叶的安全服务平台,使全程种茶、制茶实行可监控、可溯源,并对茶叶基地、产品加工质量进行安全认证。通过将石阡茶产业做到生态化、透明化,使消费者能清晰了解整个茶叶种植、加工过程,对茶叶品质产生信赖,自然打造出高品质茶叶,高品质的茶叶也将带来相对应的经济效益。
3.建设绿色规范体系
石阡县也可加强茶叶建设,坚持打造“产业生态化、茶园景区化、茶旅一体化”三大路线。以政府引领下,茶叶发展整体上需贯彻茶园的建设标准及种茶、采摘、制茶的技术规程,建设出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园区化的生态茶园。通过建设生态茶园,使茶叶的产业化推动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出干净、生态的茶产品,反推茶叶生态文明要素又再次转向生产要素,最后使得生态财富向物质财富转变,为生态旅游的强势崛起注入了强劲动力、为石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合理利用科学技术,发挥科技助农作用1.强化科技支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石阡县人民政府为深入推进农业产业革命,仍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优化茶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效益。石阡县政府需大力推广实施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推动茶园机械化管理、茶叶机械化修剪与采摘,普及茶园机采、机修、机耕,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用工,提升现代化生产管理水平推进茶园适度规模化、标准化,提升茶园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强科技支撑服务平台建设和重大项目攻关,繁荣发展茶金融,大力涵养茶文化,培育发展茶生态,推进大数据与茶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构建茶科技、茶金融、茶文化、茶生态、茶机制等创新体系,将石阡打造为茶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整体提升石阡茶产业科技水平促进茶园提质增效,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石阡茶产业打造“工业化、自动化、机械化、标准化、产业化、生态化”六化同步发展。
2.加强科技人才培养
随着国民经济文化的提升,茶产业处于急速的扩张势态下,相应的茶产业人才需求却没有同步发展,致使茶产业前进受到制约,因此加快茶叶相关专业人才的培育,为当下发展茶产业打下基础,也是这个行业的迫切需求。在农民处于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需要充分发挥人才指引的作用,即通过积极吸引社会精英人才与具有专业知识、经验技巧的技术人才等回乡创业,通过发挥人才引领的作用,为茶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政府方面也可聘请国家、省级知名专家、教授到该地举办现场交流会和技术培训专场,培训更多的当地产业技术人员,为服务全县茶园培养足够多的技术人员,建设好产业技术人才梯队。
(三)探索产业联动发展机制,推动地企深度融合1.创新利益联结模式
石阡茶业需创新农民利益联结机制。聚集该县茶产业,以打造新的利益联结方式,如“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三加模式,加深企业、合作社与农民三者之间的联系;“龙头企业+农户”模式,构建出企业与农民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构建出企业与组织、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合作社+农户”模式,使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联系得到保障。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与农户经济利益提升的基本构架的多种创新利益联结模式,实行多领域,多合作,有利于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国内外市场关于茶产业的统筹,使茶产业中茶园基地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铸造出现代茶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市场体系,可将发展重点放于特色茶树品种上,提升生态茶产业发展的组织化水平,增强该行业市场竞争能力,带来非凡的经济效益,使茶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发展,脱贫攻坚取得重大成效,并进一步筑牢主导产业地位,发挥扶贫优势,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将茶产业发展作为促进该县群众增收致富的根本途径,走出一条产业扶贫的持续发展道路。
2.打造多产业融合发展链条
在石阡县政府的组织下,聚力于建设茶叶的种植基地,使茶叶种植规模化,推动当地龙头企业对于茶叶加工的积极性,并将现代生产要素聚集于茶叶的加工、生产、种植中,打造出“生产+加工+科技”一条龙的茶产业链。在该产业链中,将茶叶的种植规模推动到新的高度、使关于茶叶相关联的产业得到极高的聚集化,并在科技水平方面大大促进了科技与农业之间的巧妙融合,使得科技助农落实到基层。同时促进以石阡茶为核心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一业为主,多业为辅,立体种养模式,强化科技支撑,坚持农业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根本,将促进农业可持续稳定发展作为发展农业经济的行动纲领,将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及农民收入作为发展目标。以茶叶作为一、二、三产业中的主导产业,重点在于茶叶的深加工、烹茶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开发,确定以龙头企业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组织农民合作为经济发展基础,延伸茶叶产业链条,提升茶叶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并将其确定为优势产业,推动茶叶作为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融合发展,打造出完整融合的产业链,使得各产业之间相互配合。并推动发展农民、企业之间的合作制、股份制,确保茶农们在茶叶种植、加工等方面的劳动基本权益,打造出订单农业等多种农民、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结方式,巩固石阡县的自然资源变为经济资产、经济资金转变为利益联结中的股金、使农民变为股东,落实企业与农民之间成为利益共同体,使农民不局限于收获单一的产业收益,同时也享受着二、三产业增值收益。在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农户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再次增加经济效益,使农户能直接对接市场、学习如何抵御风险、拓展增收空间等,促进小农户现代产业发展的有效衔接,提高茶农的可支配收入,促进产业分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链、构建供应链,使得新业态得到不断涌现,提升茶农收益,茶产业发展再翻新篇。
五、结语
从产业发展前景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国家“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东部产业迭代升级,产业转移大潮势头汹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正释放出巨大而持久的动能,推动高品质茶消费需求不断升级,为贵州省石阡县茶产业的发展前景绘制出了广阔蓝图。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国内外茶叶人均消费量和消费总量将大幅提升,现阶段我国对农业前所未有的重视、“国际茶日”的设立,茶叶发展将迎来新的发展格局。在本次发展的新浪潮里,石阡县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优先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注入行动力量。
参考文献:略
作者:任锡蓉 刘成 刘少群 孙彬妹 郑鹏 华南农业大学海峡两岸农业发展研究院
基金:广东省科技厅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单丛茶生态栽培优质加工及品牌包装”;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国际合作项目“老挝古茶树资源原保护、评价及利用”(F19171);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期刊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